您好,欢迎来到华夏园教育

暴雨中,学校成为暖心避风港 ——河南省新乡教育系统抗洪救灾安置受灾群众纪实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21-08-05 09:12:46 浏览次数:265

  “谁能想得到,前一天我还在自己学校做志愿者帮助受灾群众;第二天我的家就被洪水淹没,自己也成了被救助的对象……”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第二完全小学教师刘芳芳说,新乡市第一中学安置点让她的生活有了着落。

  与刘芳芳经历相似的,还有15万余名新乡受灾群众,他们受到暴雨的严重影响,不得已离开自己的家园,入住设在新乡市各个学校里的临时安置点。

  “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雨,我们没有家了”

  7月14日开始,河南新乡遭受强降雨。截至记者发稿,全市有11个县区的116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28.8万余人。

  “下大雨那天夜里,我躺在家里的床上,屋里的水一直涨,没一会儿水就比床高了,我又去到村里文化广场一米多高的舞台上,天没亮就又淹到了脚脖……”在新乡市第二中学受灾群众安置点,新乡市牧野区寺庄顶村的村民黄志德向记者讲述撤离的情形时,这位81岁的老人反复念叨着一句话:“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雨,我们没有家了……”

  7月22日,汛情发生后,新乡市教育局迅速抽调10多位党员骨干加入“新乡市市直机关抢险突击队”。7月23日一早,市教育局又从各校组织了100余人的备用力量准备随时支援抢险救灾的后续任务,同时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学校实时关注雨情、汛情、灾情变化,全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

  “按照省防办相关文件精神,学校自救一结束,就立即开展临时安置点的筹备工作,市里各区一提出安置要求,学校立马就能开始接收受灾群众,让背井离乡的他们有地方可去。”新乡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修国告诉记者。

  为了做好安置的准备工作,市教育局紧急印发了通知,明确要求做到“六有”——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有网络通讯信号,还要因校制宜,努力保障每日饮食的营养和多样性。同时,明确要求市教育局对临时安置点进行分片包区,各科长则承包到校进行负责。

  截至记者采访时,新乡市教育系统一共设置了335个临时安置点。

  “学校啥都备齐了,到这里就是到家了”

  “有吃有喝有住的地方还不够,我们还要积极发挥学校作为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的重要作用。”新乡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教育系统I级应急响应指挥部副指挥长苏绍彬介绍。

  新乡市广播电视大学不仅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优势,组织开设农业技术培训讲座,帮助受灾群众掌握灾后农业生产技术,为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增强了信心。该校还开设了按摩与养生、茶艺、太极拳等职业课程,受到受灾群众的普遍欢迎。

  在新乡市第二中学记者看到,每位村民脖子上都挂着“出入证”,受灾群众登记表上条目众多:姓名、性别、年龄、乡村、有无基础病、是否打过新冠疫苗、住处……最后一栏是“是否党、团员”,以备关键时刻能迅速组织起来突击队。作为全市第一个安置点,在住宿饱和后,新乡二中还为一部分安置在校外、但没条件吃饭的受灾群众发放了“就餐证”。

  “学校啥都备齐了,到这里就是到家了。”新乡二中校长李华轩说。

  在新乡市第一中学安置点,针对学龄儿童,该校将孩子们组织起来,把阅览室、实验室当作临时教室,开展图书阅读和趣味科学等课程……

  “虽然我们暂时没有家了,但党和国家一定会为我们托底的。等汛情过去,回到学校,我要好好地给学生们上开学第一课。”住在一中的几天里,刘芳芳一有时间就带着儿子在校园里转转看看,“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能够考上一中这样的好学校,拥有更好的未来……”

  “我们一直都在,我们一定会在”

  新乡市区的汛情基本过去了,但位于新乡市区东北侧的县级市卫辉灾情却愈加严重。卫辉城区处于卫河和东孟姜女河的交汇地带,地势低洼,容易积水,而且两条河流的水位居高不下,排水不畅,多种原因叠加,造成了卫辉城区积水严重。截至7月28日12时,卫辉市受灾人口近30万人,紧急转移20.4万人,其中集中安置4.7万人。

  在卫辉市第五完全小学临时安置点,和其他校领导一样,教导处主任魏霞已经连续9天没有回过家了,“家都已经没了”。17岁的女儿被救援队救出后,自己搭车投奔原阳县的亲戚。

  在这里,教师们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六七点起床,8点测量体温,清点人数,然后把早饭打回宿舍分给村民,饭后进行消杀,其间解决村民的各种问题,很快又该打午饭了……正常情况下,教师们要忙到晚上10点才能吃晚饭,22、23日因为要卸物资,都是凌晨4点才休息。

  教师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入住安置点的村民们普遍的肯定和赞扬。在采访过程中,不时可见感动的泪水。在被问及对临时安置工作的评价时,“吃得好,住得好,特别热情”“感谢学校、感恩政府、感恩党”都成了村民们一致的回答。

  校园之外,依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晚上,安置在卫辉五完小的800多名受灾群众,全部连夜转移到位于新乡市区的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而魏霞和同事们依旧留在学校,一边搬运物资,一边等待新的任务。这一夜,记者翻开魏霞的朋友圈,最近的一条是7月26日发出的,写着:“我们在,我们还在,我们一直都在,我们一定会在……”

  是的,他们一直都在,他们一定会在,他们让学校在暴雨之中成了老百姓最安全的避风港。


  声明:来源于中国教育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