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园教育

教考时评·坚持素养导向 变革学习方式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22-05-18 10:11:03 浏览次数:182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16个课程标准。坚持素养导向的育人目标,阐释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围绕育人目标确立的课程目标,制定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明确提出“坚持素养立意”的评价方式和命题原则——“素养导向”成为此次课程修订的重点。

  什么是素养?为什么新课标要“坚持素养导向”?课标的修订必然带来教与学的变革,学生应当如何变革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素养不同于知识,它是知识、技能、价值观的超越与统整,是人们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知识会遗忘,素养则伴随终身。新课标强调素养导向,转变以往知识、技能本位的教学,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方式,为人的发展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离开学校后,也许会遗忘某个修辞方法的定义,但会在回忆少年往事时泪眼婆娑地慨叹“父爱如山”;我们也许想不起新闻文体应该包含哪六要素,但我们能在看到一篇通讯报道时,通过标题的阅读快速抓住事件的要点……这类在真实情境中处理信息和准确表达的能力,就是我们通过学习形成的语文素养。

  素养导向的育人目标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带来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的巨大变革。面对知识技能更新迭代的加速,核心素养是个人适应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因此,新课标强调坚持素养立意,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未来,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是否具备思辨能力,能否区分有效信息,通过筛选、比较和实证推理,厘清事实,并清晰地表达观点?这样的能力目标,我们可以在语文学科课程总目标中找到具体表述:“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坚持素养导向”的育人目标,促使教师变革教学方式,探索与素养目标和内容结构化相匹配的、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作为学习者,我们更应该清晰地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以说明文阅读为例,日常生活中,说明性文字是学生最常接触的文字材料,小到说明书、路线说明,大到产品科普文章、项目书,这些和学生在课本上接触的文章都有不同。以往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会随着老师的引导分析,把握说明对象特征,这样的学习过程,目标指向于对“这一篇”说明文的理解。而在“坚持素养导向”的课堂,首要关注的是“这一类”文章怎么读,在教材单元中安排的几篇说明文各有什么特点,“我”可以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培养自己阅读不同说明性文章的能力。回顾达成这一目标的思维路径,提炼策略方法,进而在主题学习任务下尝试阅读多种材料组合的、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提取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主动探究,积极参与的学科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科素养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坚持素养导向”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并不是要抛弃“知识”走向另一个极端。素养的形成,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通过学科实践获取、理解与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建构、巩固、创新属于自己的学科知识。


  声明:来源于考试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