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园教育

九部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 推动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25-04-17 09:44:33 浏览次数:91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16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介绍了《意见》有关内容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据介绍,在深入推进集成化方面,《意见》提出要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平台资源布局,持续升级平台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国家平台全域深度应用,推进教育数据集成和有效治理,加快构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鲜明提出增加精品资源供给,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完善资源开发、上线、应用、评价和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扩大教育公共服务“一网通办”事项。以省为单位推进平台全域深度应用,形成推进区域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数字化解决方案。建好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教育服务。

  在全面推进智能化方面,《意见》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推动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等数字化变革,以师生为重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全面支持教育决策和治理,赋能教育评价改革。鲜明提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推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转型需要,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完善知识图谱,构建能力图谱,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推动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开展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加快建设“教育数字地图”,建设基础教育学位预测预警模型、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建设全国学科大数据信息资源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和模式创新。

  在大力推进国际化方面,《意见》提出要持续增强数字教育国际影响力,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国际共建共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教育品牌、赋能人才国际化培养、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教育治理。鲜明提出建好国家平台国际版,持续实施“慕课出海”行动,赋能“鲁班工坊”等职教出海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联盟、期刊、案例、指数,建好数字教育海外学习中心,推动中国数字教育标准成为国际共识。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数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意见》还就健全教育数字化保障体系、筑牢教育数字化安全屏障和加强组织实施等方面作出相关部署。

  周大旺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主要在四方面持续发力:

  (一)平台升级:打造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引入智能交互、知识图谱、多模态数据分析等技术,优化课堂评测、资源搜索等智能功能;完善“AI试验场”,聚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育治理和科学研究四大方面,汇聚高水平大学和企业的创新力量,组织研发具有前瞻性的实用AI工具。接入国产通用大模型,帮助师生更好掌握AI技能。

  (二)资源扩容:让优质教育“人人可享、处处可达”。不断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更新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共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集中上线系列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帮助师生更好拥抱智能化时代。扩容升级国家平台国际版,面向国际用户开发多语种版本课程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境共享,让数字教育的国际合作进一步上一个层次。

  (三)就业赋能:实施“双千”计划破解人才培养痛点。聚焦高校学生就业需求,启动“双千”计划,推出1000多个微专业,涵盖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交叉复合型等内容;打造1000多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覆盖素质提升、技能训练、人工智能应用、实习实践等方向。以集成化课程体系,构建就业能力提升“高速路”,助力毕业生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为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四)生态构建:营造“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场景。构建多元参与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健康发展。开发人工智能教育专用大模型,建设语料联盟和开源社区,组织广大师生参与调优教育大模型。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制度。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强化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和伦理安全。


  声明:来源于教育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